级别: 八级会员
UID: 1018997
精华: 0
发帖: 2029
威望: 1000 点
金钱: 109770 RMB
贡献值: 315 点
注册时间: 2019-10-02
最后登录: 2024-11-13
0楼  发表于: 2021-12-08 19:43

论家庭关系里好好说话的重要性

论家庭关系里好好说话的重要性

有时候老爸给我打电话,说的无非是天气冷了,注意别着凉之类的日常问候,我刚洗完澡,正打算去洗衣服,于是聊了几分钟和老爸说我要去洗衣服了,打算挂掉电话,只听这时候电话那头,老妈突然愠怒地说了一句:“都这么晚了还洗什么衣服?”我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这么晚洗衣服怎么了,我就是要这么晚洗衣服。”说完当下我突然愣住了,其实我能觉察到她想表达的是:太晚洗衣服对身体不好,还是明天洗吧?对她来说这是一种担心的情绪,但用她惯用的指责型问句说出来,我的条件反射表达就是:有人在攻击我,赶紧反击。

这不是第一次了,我打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语言环境中,我妈喜欢用反问,责备,嘲笑等类型的表达句式来沟通,我爸呢,说起话来也挺狠的,基本不考虑这话说出来是否会像利刃般伤害到家人。我前几年和伴侣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伴侣也时常觉得我总是在指责挑剔他,对他多有不满,但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并无恶意,只是用了不好的表达方式而已。但就是这不好的表达方式,一直在伤害家人间的亲密关系,以至于双方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交流也渐渐少了,彼此的不满多了起来。

有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有,方法很简单,就是好好说话,认真沟通。去年去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咨询师有推荐了一本书《非暴力沟通》给我,我买回来仔细研读了一番,原来现实生活中的好多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好好沟通造成的。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之前他有一个我很不喜欢的生活习惯,下班回来会马上脱了袜子,然后把袜子扔在客厅或玄关的某个角落,我看到臭袜子的第一反应就是责骂:“哎,你怎么又把袜子扔在客厅,你这个人怎么每次都这么邋遢!”他通常都会眉头紧皱狡辩道:“我这一天下来真的好累,你能不能不要张口闭口就指责我,我等下就把袜子放洗衣池还不行吗?”接下去的内容不用我说,都能知道啥了,无非是一方继续指责,另一方更加委屈。我的初衷真的是指责他吗?好像并不是,我只是希望我能生活在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中,他能和我一起维护这个家庭环境。我的需求是:他把脱下来的袜子放在洗衣池而已。简单来说就是,直接和他说:“不干净的袜子放在客厅会影响客厅的空气,把脏袜子脱在洗衣池可以吗?”这样说完以后,他还会笑着和我撒娇:“好嘛,好嘛,我马上就去放。”多说几次以后,他很自然就养成了习惯,之后再也不用我反复提醒他了。

还有一件我印象深刻的事,改变了三十年以来不善与人分享喜悦的习惯。去年的某月,他在公司升了职级,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也上了一档,重要的是公积金余额破了六位数。收到短信通知的时候,他马上就截图发给我看了,我瞅了一眼,回了他一句:“才六位数,这能干嘛呀,都不够首付的,继续努力吧!”他估摸着有点失落,想和我分享喜悦但没成功,转头又把信息发给了小妹。晚上他回家以后,我拿他手机找资料,看到了他和小妹之间的微信对话,小妹得知消息以后,满心欢喜地祝福他,看得出来比她自己得了钱还高兴。这个时候的我,说不内疚是假的。每次有想要分享的好事,他总是第一个想到我,但我也常是泼他冷水的那个人。虽然小时候父母对待我的方式影响了我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但这并不能作为我泼冷水的借口。换位思考一下,若是我,开开心心地和他说我升职加薪,他却冷冷地回复我,这才涨几个钱,你就高兴成这样?我的内心必定是失落的。

这件事发生了以后,我变得有点不一样了,就算是很小的事,他和我分享的时候,我都尽量去感受他想要表达的情绪,喜悦也要,悲伤也好,压力也好,试着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希望得被怎么对待,就用这样的心去对待家人。慢慢的,人竟然也变得温柔了起来。

说话之前过脑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像是挺难的事,就像争吵和愤怒的时候,大脑前额叶控制理性的部分仿佛就直接罢工了,只想一股脑儿把各种伤人的,攻击性的话全部扔刀子似的甩出去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自尊。但过了那个劲儿,又因为恶语伤人而懊恼不已,事后悔改也无法改变伤害既已造成的事实。

我是什么时候学会在吵架的时候,停止辱骂他的呢。缘于一次我和他的对话,我问他:“为什么每次和你争吵,你都不会说很重的话,来反驳或者攻击我?”他微笑着回答道:“因为就算吵架,吵完了我们还是要面对彼此的,又不是以后老死不相往来。那说出来的那些话,能当作什么都没有说过吗?不能吧,那我面对你该有多尴尬。再说了,那些难听的话,我舍不得拿来攻击你。”就是这一句“那些难听的话,我舍不得拿来攻击你”,击中了我的心,突然感觉到被爱保护着,就算自己被伤害,也不愿意用同样的方法来反击。虽然他总是沉默不语,压抑自己的需求,这是他从小习惯的表达方式,但也有小小的包容在里面。那一下,我好像和自己握手言和了,开始去理解自己的生命中经历了什么,去接纳那些曾经的痛苦和无力。仿佛内心小小的小孩,渐渐变得结实起来,不再害怕地胡乱攻击一通,变得柔软了许多。

好好说话,不带羞耻地表达自己的爱和需求,其实是一个慢慢练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心理中曾说到的:坦率的谈话。之前阅读《社会性动物》这本书第八章:喜欢,爱与人际敏感性曾提到【所谓坦率的谈话(straight talk),是指一个人在不指责、挖苦的情况下,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和担忧。我们将会看到,坦率谈话之所以非常有效,主要是因为它能使对方无任何戒心地听进去。】坦率的谈话看起来如此简单而又明显有效,为什么我们不常用它呢,除了原生家庭行为习惯的影响,还有就是它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人们在竞争的社会里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已学会通过使自己无懈可击来保护自己。这样,当我们受到伤害时,我们就竭力不表现出来。而且,我们也学会要么躲开那些伤害我们的人,要么带着愤怒或讥讽来痛斥他(或她)一番。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样做往往导致防御性的反应,或者导致迎头反击,于是争执逐步升级。】

还有一方面的问题是,很多情况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感情,只有一种模糊的不舒服或者不畅快的感觉,我们很难把这种感觉确切地表达出来,通常存在着错误的归因,这需要一定的觉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做到。这其中的原因,始于我们对情绪的敏感性和觉察性,往深了讲,可能是儿时曾经被压抑或者掩盖的情境和情绪一直深藏未被发掘或理解。这是阅读或反思无法抵达的区域,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协助。咨询师并不能帮你成长或做决定,她能做的主要是陪伴和专业的分析,最后的成长和改变还是靠我们自己。

能够好好说话,对自己和家庭关系的影响是巨大的。所谓关系是一面镜子,当你怎么对待他人,其实反过来你也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和自己温柔地对话,正视自己的需求,也这样对待家人,好的关系就能流动起来,自然相处起来就更加舒服安心。

愿你爱自己,也爱家人

@基督山女伯爵 写的的一个文《身边的人老攻击自己怎么办》,来给大家做一些延伸的思考,@基督山女伯爵 在文中指出:

1/行为背后的动机可以是千种百样的。

2/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想要改变对方的行为。但是,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你只可能改变你的行为,从而达到迫使对方改变对待你的方式。

那些问我该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亲人不会好好沟通的问题,说实话,我并不处在你们的关系中,无法了解真实的情况,所以无法给出我的建议,但在关系中的我们其实可以做很多思考和改变的。

这里的改变仅限于我们自己,并不是和我们产生沟通的亲人。很奇怪吧,明明是他们不对,他们凶我,凭什么要我改变呢?

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就是:一个人的容器功能。

这个说法,我最早是在心理咨询师,罗近月老师的公众号推文中看到的,当时我也还在和我的心理咨询师做心理咨询,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吧,才慢慢能感知自己的情绪和觉察情绪的流动,我的咨询师,就充当了我的那个关系中的容器,是她先接纳了我,才让我慢慢开始接纳我自己。

其实我非常推荐有条件的豆友,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聊聊,固定时间,去摸索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症结,被压抑的情绪或者回忆,把那些不舒服不快乐说出来,让它过去,让它成长,这是只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无法做到的事。

罗近月老师有一本书写得挺好,我看了两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还给很多好朋友推荐过。

当你看得见自己,爱才能看见你
8.1
罗近月 / 2018 / 现代出版社
想读
她今年5月的一篇推文:《是什么让一段关系发生真正的转变?》,我觉得写得很好,这里节选一些给大家看看(以下是罗近月老师的原文摘录,全文请移步她的公众号阅读):

发展自己的容器功能:成为打破关系天花板的那个人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一段关系里,如果两个人有同样都没有被理解过,那么谁更有可能让关系发生改变呢?

我觉得更多希望存在于关系里更痛苦的那个人。

因为痛苦,可以让人更清楚地感觉到自己有需要没有被满足。

这样,我们会更可能借由痛苦去理解自己,否则连需要都感觉不到,就更难有机会去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缺失了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不容易。

当一个人开始去理解自己生命中经历了什么,接纳那些经历中脆弱、无力和遗憾时,我们也就在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中,逐渐长出一个更结实的自己,这个自己就自带容器功能。

所以,一个经历过自我成长的人,想要让关系发生改变是更容易的事情,并且他们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

归根结底,一段关系如何发生真正的转变?

就是在两个人都没有容器功能关系里,让其中一个人先具备容器功能,关系里就可以往好的方向发展。

而一段关系是否有机会发生转变,主要取决于关系里更痛苦的那个人所作出的选择。

如果痛苦不只是让一个人去消沉和埋怨,而是可以更积极的去寻求自我理解,那么痛苦最终就会帮助人们打破关系的天花板,可以在关系里获得更多的滋养和满足。

无论如何,我们终身都需要发展自己的容器功能,它不仅可以让自己因为被自己接纳而安全,还可以让我们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无非都是在经历这样的过程,因为被理解,我们理解了别人,因为别人容纳过自己,我们的心里开始装得下更大的世界。